-
索引号:
2021/00026136
- 主题分类:
- 发布机构:
-
发文日期:
2021-09-08
-
名称:
2020年总体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——《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》解读
- 主题词:
- 文号:
2020年总体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——《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》解读
我市出台《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明确提出到2020年底,全市总体形成供给充分、保障有力、管理规范、运行高效、覆盖城乡、惠及全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,为人民群众提供普惠、便捷、精准、及时、有效的公共法律服务。
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。《意见》提出要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体系,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。
打造普法依法治理产品体系。紧紧围绕增强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,不断推出群众喜闻乐见、易于接受的法治宣传教育和法治文化产品,巩固完善大普法格局,实现普法与依法治理、法治创建深度融合,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。
打造民生服务保障产品体系。将公民申请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调整到低收入标准,实现对低收入群体的覆盖。探索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,规范法院和看守所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工作站建设,依法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合法权益。创新法律咨询服务方式,在提供现场法律咨询、法律文书代拟等传统服务的同时,重点发展“12348”公共法律服务热线、网上法律咨询、法律服务案例库查询等服务。做好针对老年人、妇女、未成年人、残疾人、农民工、军人军属的法律维权,积极推动将更多涉及教育、就业、社会保障、脱贫攻坚等民生事项纳入服务范围。
打造矛盾纠纷化解产品体系。总结、提升和推广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 紧紧围绕基层党委、政府中心工作,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基础性作用,努力形成多层次、宽领域、网格化、全覆盖的调解新格局,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筑牢“第一道防线”。
打造护航经济发展产品体系。主动适应“双创双服”活动要求和加快质量强市建设部署,充分发挥法治在建设现代经济体系中的规范、引导、服务和保障作用。紧盯京津冀协同发展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,和我市产业结构调整、过剩产能化解、重点项目建设,通过组建法律服务团队、提供订单式服务等方式,主动为制定发展规划、招商引资谈判、征地拆迁、“僵尸企业”处置、依法化解债权债务纠纷等提供相关法律服务。紧盯优化营商环境,积极提供合同协议公证、招投标公证、拍卖公证等惠企控险的法律服务,保障市场活动依法规范运行。紧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,积极提供新型业态合法性论证、风险评估及防控、法律知识讲座等服务,有效防止经济风险、金融风险转化为社会风险。
打造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产品体系。积极推动党政机关设立法律顾问、公职律师,积极发挥村(社区)法律顾问作用,积极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全面设立法律顾问、公司律师,促进党委、政府依法决策、依法行政,社会公众依法办事,市场主体依法经营。
《意见》还提出要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能力。按照统筹城乡、布局合理、结构优化、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,完善全市公共法律服务发展规划,优化行业布局。深化法律服务平台建设,在完成乡(镇、街道)公共法律服务中心、村(社区)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、村(社区)法律顾问微信群全覆盖基础上,强化运行管理。完善法律服务平台工作保障,加强工作人员配备,通过抽调选派司法行政机关在编人员、政府购买服务、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,充实工作力量。强化法律服务品牌建设,积极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专业化、规模化、品牌化建设,努力打造一批具有行业龙头示范作用的优秀法律服务机构,培养一批具备高水平法律专业素养的法律服务队伍,推出一批群众认可、有社会影响力的法律服务品牌。